結合數字化改革契機,西湖區以“政務公開”為切入點,以“精準服務”為落腳點,積極搭建“全面覆蓋、精準響應、政策集成”的智慧救助多跨應用場景,將黨和政府的關懷與溫暖精準送到困難群眾手上,不斷增強群眾獲得感、幸福感、安全感。 一、提高認識,拓寬政務公開新渠道 一是政策文件送達上門。印制《西湖區2021年度社會救助政策問答》等宣傳資料,梳理52項惠民政策內容。由社區工作者、第三方家境調查員挨家挨戶上門送政策,轄區困難群眾范圍內宣傳率達100%,確保戶戶知曉、人人盡享。 
二是公開宣傳全面展開。結合國家扶貧日等節日,組織開展救助政策公開宣傳活動,通過政策解答、服務問答等多種形式,加強對社會救助流程、區特色救助品牌服務等內容的宣傳,持續提高政策知曉率、擴大救助覆蓋面。 
三是幸福清單掃碼查看。梳理匯總民政、住房、醫療等救助政策,匯總救助類別及救助金額,生成“幸福清單”。以每季度送政策和清單上門的方式,與困難群眾面對面厘清救助項目,群眾可通過掃描“幸福碼”,全面了解最近一年內享受的救助待遇,做到救助信息一目了然。 二、精準施策,推動民政救助新突破 一是實施“幸福探訪”。實施困難群眾探訪關愛制度,將需探訪對象納入幸福云大救助系統管理,分類分層建檔,通過智能派單自動提醒社區探訪人員開展定期探訪。據統計,目前已完成入戶探訪8697戶次。 二是落實“主動發現”。發現并記錄家庭基本生活存在的困難,排摸家庭成員罹患重病、缺乏照料等潛在困難因素,通過民政、鎮街統籌指導,發揮“助聯體”協調資源,社區服務點幫辦落實,做到及時發現、及時紓困。今年以來,已主動發現困難72件,解決困難群眾實際問題47例。 三是救助“碼上辦理”。社會救助政務服務在“網上辦”“掌上辦”基礎上新增“碼上辦”方式,群眾可通過掃描“幸福碼”在線申請救助。截至目前,使用“幸福碼”主動申請救助的困難對象共110戶,全區在冊3684戶困難群眾均已生成“一戶一碼”,掃碼即可申請救助事項,查看辦理進度及享受清單。 
三、政民互動,開創為民服務新局面 一是讓救助有力量。線上建設“幸福銀行”,設立公益積分“幸福幣”和“愛心值”,有效引導社會力量參與社會救助服務;線下借助民生綜合體,因地制宜搭建“糧食銀行”實體,承擔接受物資捐贈等功能,并定期向社會公開物資接收、使用情況。面向低保、低邊、環衛工人等弱勢群體,聯動公益慈善、志愿服務等載體,精準實施社會救助。 二是讓服務落實處。針對行動不便的困難對象由工作人員上門代辦,弱勢群體在家里就能享受“一站式”代辦服務的便利;有個性化需求服務的困難群眾,由社區—鎮街—區三級逐級對接協調,及時跟進服務成效,形成服務日志信息,以便實時更新服務內容。 三是讓幫扶有互動。依托“志愿匯”“幸福匯”等平臺,線上發布幫扶互動需求信息,面向轄區有勞動能力的困難群眾招募志愿者鄰里互幫;依托“幸福薈”民生綜合體線下專區公開服務信息,并開展各類服務。志愿者通過志愿服務時獲取幸福幣,幸福幣可到西湖“糧食銀行”兌換大米、食用油等物質;目前,已有10名困難群眾在內的198人次志愿者開展活動113場,服務時長1923.2小時。 
 
下一步,西湖區將繼續堅持群眾需求導向,從政務公開、政務服務角度出發,持續開展社會救助政策系列宣傳,積極探索數字化背景下的政務服務新模式,全力打造共同富裕示范區城市范例、“浙有眾扶”的西湖樣本。 |